根據漁業署統計資料顯示,台灣於2017年從事漁業的人口高達32萬人,漁業為台灣重要的產業之一。農委會漁業署署長黃鴻燕表示,過去的漁業發展只強調開發,但由於環境改變,永續成為重要的課題,應要回過頭檢討,現今漁業的大規模捕撈模式是否會衝擊環境。
科技發展快速,農漁業的生產也漸漸科技化,現今在遠洋漁業上,也有許多科技應用,像是用直升機確認魚群方向,而後再撒網捕撈,黃鴻燕表示,這樣的大規模捕撈,動不動就有上百萬噸的捕獲量,但卻會對永續造成傷害,因此要退一步,回過頭來看過去的處理方式。
從漁業署2017年公布的統計年表可以發現,在台灣,從事漁業的人口高達32萬5,940人,而其中,若以縣市區分,高雄從事漁業人口的人數居冠,也是遠洋漁業最發達的縣市,可以見得遠洋漁業對台灣漁業影響重大。
過去要寫一篇小說故事,在紙上來回書寫,不僅速度有限,保存也不易,相當耗時耗力,未能因此受到大家的注意。但因為網路時代的來臨,達到幾乎無延遲的傳輸資料,又可以長途傳遞,翻譯軟體更是讓各地的文字無國界之分,還能藉由電腦的硬碟,將資料保留下來,既使不幸損壞也能透過,硬碟救援專家挽回部分檔案。這些網路造成資料救援的改變,漸漸驅使網路小說家的出現,影響了資訊跟文字的傳遞,優秀的小說家人氣開始迅速攀升,被廣大的小說愛好者發現,甚至有一部分小說內容會改編成電影。近幾年也有許多科幻類小說的小說文,擄獲不少人的芳心,不少劇情採用貼近現實的未來硬碟救援感架構,描述對於未來世界的幻想,滿足人類對於未知的無限期待,甚至可以藉由這些科幻小說及電影的出現,能讓科學家更容易去想像,適合人類的科技生活長甚麼樣,並且開始致力發展、鑽研科技知識來創造新生活。
但縮小捕撈量,一定會造成漁民的不滿,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表示,由硬碟救援於漁業署應負起永續的責任,但又要照顧漁民,漁業的改革應要「軟著陸」,無法一次就改革到位,就算減少捕撈數量,也要將價值提升,才能顧及漁民的生計。
漁業署舉辦漁業攝影展。(圖/記者陳俐穎攝。2018.11.28)
漁業署今日舉辦「漁人的時光之旅」攝影展,希望就過去的漁撈經驗,反思目前大規模捕撈的漁業生態,達成與環境共存。